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是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窗口。其中颜色词的内涵也随社会发展逐渐发生了改变,它并不只是代替各种颜色的语言符号,它受到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被联想、比喻、引申、繁衍出很多颜色之外的丰富内涵。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对颜色词的内涵认知有着诸多不同,思维共性又使其存在相似之处。在选题时,我从中国传统婚礼中的红色及西式婚礼中的白色获取了灵感,之后在查询了大量资料后确定了选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这两个颜色词各自在文化内涵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找出英汉互译的技巧。
对颜色研究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17世纪自然科学的繁荣,带动了颜色的光学和物理学研究;18世纪的哲学研究则引发了对颜色的美学思考;在19世纪,人类文化学的出现奠定了颜色词的跨文化研究的基础;20世纪以后,很多语言学家都对颜色词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设法总结颜色词的普遍规律;而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各方面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颜色的语言学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对颜色的了解也愈加深刻。
古今中外无数学者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也不乏对“红”与“白”的研究。在众多研究中,美国民族学家柏林(1969)和语言学家凯(1969)合作发表的《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影响力很广。他们认为每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不会超过白、黑、红、黄、绿、蓝、棕(褐)、紫、粉红、橙、灰这十一个范围。柏林和凯首创的基本颜色理论带动了学者对基本颜色词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也受到了这一理论影响,如姚小平(1988)、刘云泉(1990)、李红印(2001)等人。他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见解,对基本颜色词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其中共同点是他们都认为红、白这两个颜色词属于基本颜色词的范畴。
在颜色词的翻译方面,很多学者通过比较英汉颜色词的差异及不对应性,探究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方法,相关论文有李上荣(2006)的《从“红”的翻译看汉英语际转换中颜色词的翻译》、曹筱萍(2008)的《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等。张培基(1979)在《英语声色词与翻译》一书中介绍了几乎所有英语颜色词的用法及其翻译。他提出,有的汉语颜色词包含多种颜色概念,译者根据上下文或词语搭配来确定它所指的具体颜色,再选用相应的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还有一种情况是汉语颜色词在文中只是引申某种含义的比喻,译者可以根据前后文的内容,仅介绍颜色词的内容,不翻译颜色词。当英语颜色词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同义词时,要仔细分辨同义词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谨慎选词。此外还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否存在不同的颜色概念,避免死译或误译。
在文化方面,有学者研究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有学者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与文化背景出发,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相关论文有刘丽艳(2008)的《中西方文化视角下的颜色词汇文化内涵》、由李燕燕(2007)和王秋平(2007)合作完成的《黑、白、红三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内涵的差异》等;也有一部分通过对比分析颜色词在中英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来展现中英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如刘建华(1999)的《从颜色词看汉英的民俗文化差异》、梁玉玲(2009)的《汉英颜色词"红"与"黑"的语义内涵及其文化背景浅析》等。
到目前为止,国外对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研究不多,更别提对汉语颜色词的研究。随着各国间交流的加强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其他国家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会对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颜色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差异进行更多的研究。在文献搜集过程中,我发现对颜色词的历时研究即研究历史长河中颜色词的纵向发展的比较少,深入对“红”或“白”的研究就更少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认为会有更多的学者利用现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数据搜集方法进行历时研究。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目前,国外对颜色词“红”、“白”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仍旧很少,而国内则比较关注颜色词在汉语和其他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其中以中英对比居多,如秦岭(2015)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注文化内涵比较——以汉英基本颜色词“白”“黑”为例》、任姣(2017)的《汉英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以“红”与“red”为例》等。罗蓓蓓(2013)在《中英文颜色词“红”与“黑”的文化内涵》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地域间交流增加,各文化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但只要文化没有融为一体,差异就会一直存在,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姚素华(2015)在《小议“红”与“白”的文化内涵》中也认为文化内涵会随着社会交融和全球化的趋势而变化,颜色词“红”与“白”的文化内涵也会有所改变。
很多学者对颜色词“红”、“白”的翻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相关论文有马艳雯(2013)的《浅谈英汉颜色词“white”和“白”的文化含义及翻译技巧》、付建文(2014)在《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等等。郑攀(2016)在《从翻译文化观探究“红”的英译策略》提出文化等值时的直译策略、文化不等值时的意译策略以及遵照译语文化采用颜色词的省略或替换策略。李春燕(2016)认为在英汉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根据各国语言文化背景以直译、直译加注、意译、不同颜色词转换翻译、音译等不同策略对颜色词“白”进行英汉互译。
从最新研究中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对颜色词“红”与“白”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翻译方法等方面研究甚多,学者们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研究的大方向没变,但很多学者都意识到了各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给颜色词文化内涵带来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都将这一现象考虑其中。但英语国家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很少有学者关注汉语颜色词及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差异。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方法:首先,查阅大量与颜色词红与白相关的文献资料是第一个步骤,我会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寻找出未被深入研究的内容。查找中文及英文中的相关表达也很关键,通过举例说明,我能够在论述过程中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清晰明白地解释,并对比分析红与白各自在英语及汉语中的文化内涵。
难点:通过对该选题资料的阅读和梳理,我发现有些学者对颜色词“红”与“白”的对比研究并不深入。我通过撰写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系统性地总结红和白各自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并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二,分析文化内涵差异形成的原因;第三,探究颜色词红与白的英汉翻译技巧,减少误解与迷惑。
预期达到目标:我希望做到论文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能够论文中清晰反映出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能让读者在阅读后对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有清晰的印象,起到解除读者在这方面的误解的作用。
四、研究工作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完成文献检索,确定论文题目
2、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3、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4、提交论文初稿
5、完成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纸质文档一式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