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哈利波特在出版之初就能迅速获得许多国家,甚至不同民族读者的热切追捧以及喜爱,其原因固然不能仅局限于营销模式的成功或是归功于文学层面,这是对作者,更是对作品的不负责任。哈利波特塑造了一个完整的魔法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完全隔绝开来。书中的魔法学校与麻瓜世界的交织让我们忍不住去臆想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也可能像哈利波特一样是暂时生活在麻瓜世界的真正的巫师。但是这么一个庞大的魔法体系仅仅依靠作者罗琳的个人想象显然是无法构建出来的,因而她借用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埃及神话以及英国的民间传说等等。这些神话及传说帮助罗琳架构起她想要给读者呈现的魔法世界。同样的,全球各地的读者,他们跨越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分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却能够理解书中所述大多意象背后的含义--即使不够精确,但对故事的理解并未造成阻碍,这就不得不提到神话原型了。
弗莱在阐述神话相位时指出,在这个项目中的象征是可交流的单位,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原型,它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在神话故事中有相当多的原型意象,能够让多数人在了解相关神话传说后,在接触到的其他文学作品或是故事讲述中,对这种特定的意象产生先入为主的潜意识,从而对作品或是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与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原型应用到文学作品中,不光对于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事件或是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者通过作品所能获得的信息也在潜意识中更加明确具体。
国外对于哈利波特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但是相关于原型分析则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越是共享相同或相似文化底蕴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越容易忽略传统文化意象在潜意识中发挥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研究更多倾向于作品的文学意义层面以及作为儿童文学的合理性探讨。同样的,国内虽然有大批痴迷的读者,但是上升到学术层面的研究也并不是很多,其中较为出众的是以叶舒宪为代表专注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的学者。叶舒宪在神话文学以及原型批评领域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是他并没有深入地使用原型批评理论对哈利波特进行深层次研究,也就无法对原型意象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篇论文的着眼点也正在于此。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仔细阅读文本,找出原型意象以及人物在作品中的运用
2)分析原型人物及意象在作品中的使用效果
3)探讨原型对作品解读的意义
重点研究内容
1、分析原型在作品中的使用
1) 英雄原型的使用。“儿童英雄一方面被无助的送入可怕敌人的势力,并且持续处于毁灭危险之中。另一方面他所拥有的力量大大超越普通人,这是所有英雄神话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悖论。”邓布利多在将哈利波特送到他的姨妈家时,麦格尔教授说据她的观察,哈利波特的姨妈一家并不是什么好人。这句话也在日后哈利波特的姨妈一家对哈利波特的种种对待中得以体现。在他11岁前的成长环境可谓是非常凄惨无助,但是一开始邓布利多将他送来时的场景就已经暗示了哈利波特非同一般人,他是真正的巫师,他所拥有的巫师力量也大大超越普通人,这一特征在他额头上的闪电符号也得到了验证。神话强调儿童被赐予高人一等的力量,尽管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他最终仍会出其不意的渡过难关,而哈利波特由于出生时他母亲出于爱的保护,让他屡次化险为夷,并且一次次取得成功,最终战胜伏地魔。
2) 智慧老人原型的使用。“精神类型作为老人出现在童话中的频率几乎与出现在梦中一样,老人总会出现在英雄处于孤苦无援,绝望危难情绪之中的时候。能使他从中获得解脱的,唯有深刻的思考或者侥幸的观念,换言之一种精神功能或者某种灵魂中的自动作用。但是因为内在及外在的原因,英雄无法自己完成此举,所以弥补匮乏所需的知识以人格化的思想的形式出现,即以睿智的、有帮助的老人的形式出现。”很明显,这一老人形象呈现在哈利波特中便是阿不思邓布利多,在其后哈利波特战胜伏地魔的过程中,阿布斯邓布利多直接教授哈利波特如何去寻找伏地魔的魂器,甚至在自己失去生命之后仍旧以灵体的形式去帮助哈利波特。
2、分析原型人物及意象在作品中的使用效果
通过原型意象的使用,将潜在读者的潜意识与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也就是将相关的神话故事以及隐喻都能投射在自己作品中,使得作品丰富而不复杂。也使读者能够在潜意识中形成作者希望构建出来的魔法体系以及人物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图。
3、探讨原型对作品解读的意义
“原型的文化价值研究是以神话现象入手,通过揭示远古神话与所谓的现代神话中深层的原型模式中所蕴涵的人类的现实与普遍问题,从而来展开对所阐述的作品的文化价值方面的分析。”通过分析原型在作品中应用所产生的效果来探讨原型对于文学作品的塑造以及解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