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cy Burden, Business Burden and Promotion of Officials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爱伦•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其哥特式小说带有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荒诞的人物设定,离奇的故事情节著称,坡注重描述人物的个人内心世界,创造心理恐怖,让读者在品味惊悚的同时享受到了刺激的快感。他在精细的哥特环境氛围的营造上和对叙事情节中跌宕性的把控上无不表现出怪涩恐怖因子这一独特的审美吸引力。坡的哥特式小说极具研究价值。而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被大部分学者注意到的是其广泛深入社会的现实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生活哲理的揭示深深吸引着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但狄更斯也创作出不少带有哥特式元素的佳作,在狄更斯哥特式小说中,他巧妙地将恐怖、怪诞、神秘、惊险等哥特式风格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他的哥特式小说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他对封闭幽暗场景的设置,对扭曲人物的塑造以及怪诞神秘情节的设置体现出狄更斯哥特式小说的独特特点。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狄更斯和爱伦•坡两人单独的研究都已取得较大成果,但目前在两者的比较领域有很大的空缺。比如,在国内,郝伟在《哥特式因素在<信号员>中的体现》中提到“超自然力量的出现贯穿小说的始终。”在国外, Mengel•Ewald 在“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Dickens's ‘THE SIGNALMAN’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中也指出“决定论和宿命论,也是《信号员》里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部短篇小说肯定了一种个体生命中“黑暗力量”的存在,这种力量足以把人变成任由命运摆布的工具,抵制任何理性的解释。”而《黑猫》方面,曹明伦“爱伦•坡以恐怖小说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深入刻画与呈现了非现实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试图“以非现实、非理性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顿”。古斯塔夫•施瓦布提到“《黑猫》中黑猫是哥特式的标志性元素。”作为两大文学巨匠,狄更斯和爱伦•坡的作品都出现了哥特式元素。考虑到两人的文学价值,做一份两者的比较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也尝试让国内外学者关注到两人对哥特式元素应用领域的空缺及研究价值。
狄更斯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他身上汲取营养的作家更是不计其数。而另一位作者爱伦•坡,其哥特式小说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对哥特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被称为哥特式小说的鼻祖。
目前学术界大部分学者只注重于对狄更斯或者爱伦•坡单人的文学作品分析,却缺少对两者的对比研究。本文对狄更斯小说和爱伦•坡小说的比较研究,让国内外学者关注到这个领域的空缺及研究价值,并且弥补了一部分空缺。
两者的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为此次毕业论文赋予了极大的研究意义。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对文本进行多次精读,分别提取两个文本中的哥特式元素、写作方法、渲染恐怖气氛的手段以及呈现的恐怖效果,进行深入的文本研究。
2)对两个文本在哥特式元素的运用、写作方法的选则、渲染恐怖气氛的手段以及呈现的恐怖效果进行异同比较研究。
3)根据上述文本的分析结果,联系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对两个文本所产生的差异进行原因探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到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对作家创作的重大影响。
4)根据哥特式元素在狄更斯小说和爱伦•坡小说中运用的比较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并总结其产生该差异的根本原因,得出最后结论。
重点研究内容:
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家——狄更斯与爱伦•坡都在其短篇小说中都加入了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黑夜、诅咒、深渊、黑猫等为标志的哥特式元素。 作为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也创作出过不少带有哥特式元素的佳作。他在其带有哥特式元素的小说中,巧妙地将恐怖、怪诞、神秘、惊险等哥特式风格与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他的哥特式小说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特征。他对封闭幽暗场景的设置,对扭曲人物的塑造以及怪诞神秘情节的设置体现出狄更斯哥特式小说的独有特点。而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三大恐怖小说家之一,对美国文学史有着深厚的影响。他笔下的哥特式小说带有浓浓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荒诞的人物设定,离奇的故事情节著称。他对笔下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让读者在品味惊悚的同时享受到了刺激的美感。而《黑猫》正是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代表之一。本次研究以狄更斯的《信号员》和爱伦•坡的《黑猫》为例;以文本研究和对比研究为主要手段,详细探讨两个文本中哥特式元素在写作手法上的运用,在写作风格上的体现,以及在所达到的效果和目的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详细阐述对比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之后,结合狄更斯与爱伦•坡两者的个人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探讨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对两位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的内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