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familiarization of Hemingway’s Philosophy of Death in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作家哈里在非洲狩猎的过程中因皮肤被刺划破而染上坏疽病,和妻子一起等待飞机的救援,最后却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死去的故事。海明威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亲赴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其独特的战争经历对其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使硬汉形象和死亡主题成为其小说中的重要内容。其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中的死亡主题被世界各地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反复研究讨论,并总结出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不单是一个现象,更是他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在如何看待死亡这个问题上,海明威将死亡看做生命的一个部分,通过死亡来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死亡意识也逐步走向豁达。《乞力马扎罗的雪》以死亡为主题,对哈里即将到来的死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来体现海明威的死亡哲学。论文将通过现实和梦境,过去和现在,哈里真实的生活以及哈里笔下的故事的对比,用意识流,复调式叙事等方法来达到陌生化的叙事意图,并尝试讨论该小说中陌生化了的死亡哲学与海明威之前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死亡哲学的异同。
国外对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的研究十分丰富,但大部分评论家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其长篇小说上。国内对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的研究开始的较晚,直至90年代才开始活跃起来。从杨仁敬的《海明威在中国》一书的附录《海明威作品中译本与主要学术论著目录索引(1933-2005 )中的第三部分《国内海明威研究论文》中可以得知,1988年以后,专门论述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的论文截止到2005年约有30多篇。这些文章从各个角度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观或死亡意识,但这些研究同样大部分集中于长篇小说,且只是简单地总结了海明威对待死亡的观点和态度。虽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不像长篇小说那样使他闻名世界文坛,但在创作过程中与他个人经历联系更为密切,因而是阐释海明威对生命和死亡的理解的可靠依据。其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保留了海明威惯有的叙事手法和主题,但很多研究都将其叙事手法和主题分开来研究,并且简单地把小说所表现出的死亡主题简单归类为海明威死亡哲学的第三阶段。本次研究将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陌生化的叙事方法与其死亡主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有利于较全面的得出海明威的死亡观。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仔细阅读文本,以及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的相关资料
2)分析小说中死亡表象描写,意识流,复调式叙述等陌生化的表现手法
3)进一步研究该表现手法对小说死亡主题的刻画
重点研究内容:
在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海明威通过意识流,复调式叙述等表现手法,来实现人物的对话,和时空的跳跃,使情节的表现和推进与人们的经验习惯相违背,以达到陌生化,并以此来突出主题。本文旨在对小说中陌生化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主题的刻画,以及该小说中的死亡哲学与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死亡观的异同。
在本文分析部分,本文重点分析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对小说主题的刻画。本文将从死亡表象的陌生化,死亡过程的陌生化,以及死亡救赎的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
1) 死亡表象的陌生化。在此部分,本文将对该小说中所使用的死亡表像与生活中常用的死亡表象进行对比研究。小说以突兀的谈话开头,开篇并没有交代主人公哈里的情况,而是通过对一系列死亡表象的描写,来一步步展现出哈里将死的状态。且小说一改死神等常用的死亡表象,用一些不常用到的表象,如鸟儿,鬣狗,微风等,来达到陌生化效果,表现出海明威豁达的死亡观。
2) 死亡过程的陌生化。小说运用意识流实现三维空间的跳跃,形成人物当下“现实”时空充满死亡气息的氛围与另外两个时空生机勃勃的氛围的对比,同时运用复调式叙述,即哈里与妻子的对话的直陈式语气,哈里的内心独白,以及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叙事,来达到死亡过程的陌生化,以死亡来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 死亡救赎的陌生化。小说主人公哈里是反海明威式英雄的人物形象构建,他生前沉溺于金钱中逐渐消磨才华,面对死亡时也只是做无助的自嘲。哈里平凡甚至狼狈的死亡与雪山上的雪豹的艺术式死亡形成鲜明对比,一改海明威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死亡中得到救赎的英雄式结局,更加突出生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