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mparison Between Kathy and Tommy’s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of Never Let Me G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rror Stage Theory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石黑一雄是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本科和研究生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小说予以解读,可以发现人类的克隆人项目隐藏着某种阴谋,人类肆意取走克隆人的器官是对其尊严的伤害,也是对其生命的漠视。小说谴责了人类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倡导在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必须体现出伦理的诉求,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该作荣获了当年的英国布克奖提名,被《时代》杂志誉为2005年最佳小说之一。
小说《别让我走》自2005 年出版至今已经有近13年时间,国内外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和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别让我走》的理论研究著作,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也为数不多。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从比较文学研究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郑州大学2015届彭婷的硕士论文《<别让我走>和<分身>的悲剧美学视角之比较研究》。外国学者 Tsao Tiffany(陶•蒂凡尼)发表在 Literature and Theology上的论文The Tyranny of Purpose: Religion and Biotechnology in Ishiguro’s Never Let Me Go。二、从后殖民主义和存在主义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届耿宪珍的硕士论文《作为“他者”的克隆人—<千万别丢下我>中克隆人的身份问题探究》,郑州大学张凌宇 2014 年硕士毕业论文《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别让我走>》。以及国外学者Rosemary Rizq在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发表的Copying, Cloning and Creativity: Reading Kazuo Ishiguro's Never Let Me Go的论文。三、从主题学和叙事学角度切入。例如,南京师范大学王红丽 2011 年硕士论文《<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反乌托邦思想》,和Heather Bloor的 2015 年学位论文 Human behaviour: An exploration of representation, narrative, and the clone body in Kazou Ishiguro's Never Let Me Go。四、从伦理学角度的解读。例如,南昌大学徐睿 2015 届硕士毕业论文《新科技时代下的伦理困境——论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杜明业于 2014 年和2015 年分别发表的《<别让我走>的文学伦理学解读》和 《<别让我走>:生命伦理的反思》等。
本论文旨在借助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进行解读。文章主要利用文本分析对比对小说主人公凯西和汤米的主体建构历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凯西和汤米人生的三个阶段中(黑尔舍姆的童年时期、村舍的青少年时期、及作为看护者的成年时期),其心理发展过程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所阐释的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及后镜像阶段)形成逐一对应。作者的目的因此显现出来:他将克隆人比作人类。通过这个比喻,小说凸显了人类的人性和克隆人表现出的人性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因而表达了作者对于滥用科技造成的人性异化的担忧。另外,小说也影射了在20世纪末 21 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人群间的阶级差异和不公正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起到了警世作用,告诫我们对当代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及现代科技发展利弊进行反思实有必要。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所有有关于凯西和汤米的主体建构的文字
2)深入探究拉康镜像理论,比对凯西和汤米的成长轨迹
重点研究内容:
1. 分析书中凯西和汤米的主体建构
1) 黑尔舍姆时期(实在界,前镜像阶段)
汤米和凯西都生活在黑尔舍姆,度过了一大半人生的地方。和其他的克隆人一样从生下来就与外界相隔离,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是被学校在一个模子教导之下培养出来的。黑尔舍姆的教育产生着他们的身份。他们从小就知道“捐献”这个词,却总是回避探讨。直到露西老师出现忍不住说:“你们被告知又没有真正被告知。……你们的一生已经被规划好了。……在你们人到中年以前就要开始捐献自己的主要器官。这就是你们每个人被创造出来要做的事。如果你们想要过体面的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是谁,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什么。”从这开始,汤米和凯开始对这个话题感到沉重。因为长辈在公然指出他们到底是谁的问题,然而质疑身份而又不动摇克隆群体属性的建构对此时的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凯西:此阶段的凯西是好学生,有各种优异的画作被画廊收藏,而且和姐们们之间关系也比较融洽,总而言之露西就是芸芸克隆儿童中普通的一员。对于群体的归属感和通过周围群体成员的观察导致她的自我认同并无两样。但是,当她告白过的汤米和最好的朋友露丝在一起了之后,她的自我认知慢慢开始变化,她开始期待,诅咒这汤米和露丝分手。
汤米:是一个“失败者”。汤米从小在学校里就常被男孩子欺负而脾气暴躁。大家排挤嘲笑他的原因是“他从未尝试过创造性”、“甚至从未在春季交易会上拿出过一件东西和别人交换”。受到集体排挤的汤米是被当成了笨蛋。汤米在画不好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在球场上发光,这体现了他也想获得身份认同感而努力。
2) 村舍时期(想象界,镜像阶段)
16岁时大家离开黑尔舍姆来到了等待捐献之前要待的地方——村舍。
凯西:一方面,因为三人组中的汤米和露丝沉迷性爱,凯西落单。另一方面,在这里随便和谁发生性关系都不足为奇,老人们甚至把这种享乐当成一种炫耀。所以凯西也开始与村舍的其他人发生性关系。
听到有人说见到了露丝的本体,虽然结果证明那个人不是露丝的本体,这件事对大家冲击很深。这是一个不将他们当做人类甚至惧怕他们的存在的社会,关于自己到底是谁,如何正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自己到底算什么等疑惑和质问一声声敲打自己的心。凯西开始翻阅黄色杂志寻找自己的本体,
汤米: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汤米和露丝也发生了改变,效仿村舍里的“老人”两人也开始体验性爱。在明确自己不久就会被用去提供器官,如何能感受到存在的意义,本能驱使汤米选择从性爱的体验中获取对自己身份的满足和认可。
“露丝本体事件”后,与凯西的选择不同,汤米则选择继续和露丝性爱,以换去短暂的欢乐时间去忘记烦恼。此时的汤米对自己的身份和命运仍然是痛苦迷茫的。
3) 后村舍时期(象征界,后镜像阶段)
凯西:凯西的此阶段开始的比较早,在她选择去当看护员的时候,她的后村舍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在经历过看护各色各样的同类之后,凯西已经淡然的看待不久后的器官捐献这个事情。在她得知汤米和露丝分手,并且努力作画和她一起申请延期的时候,她对生活突然有了一些期待,仿佛自己的人生就要和其他的克隆人同类不同了。当然,这样的期待很快被浇灭,因为他们从老校长那里得知,相爱的情侣可以延期捐献这样的说法只是一个谣言,事实上根本没有。随后的凯西再次回归平静,即使是在汤米得知真相发疯后,她依然可以平静的安慰汤米,因为她已俨然接受了自己克隆人的身份和无可改变的命运。
汤米:汤米这一阶段的身份认同历程则不同。首先,在和露丝分手后,他认识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其实是凯西,所以汤米拼命练习画画,因为他终于意识到捐献是不可逆转的使命,若能延期能多活着一天也是幸福。只有延期成功,他才不会这么焦虑。已经捐献三次器官的他,现在就是在为自己做最后一搏。他满怀着希望带着自己的画和凯西去见当年的校长与夫人时,却被告知并不存在延期的说法。汤米陷入了巨大的绝望,只能像小时候被欺负了那样拼命地挥舞双臂跺脚嘶吼咒骂。这仍然是他反抗斗争的一种表现。在之后的日子里,汤米选择了平静的等到第四次捐献来临,微笑着与凯西挥手道别亲吻。他接受了命运,接受了这个社会为他安排的结局。
虽然,凯西和汤米最后结局的自我身份认同一致,也就是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这是因为他们克隆人的命运无法改变。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两个人物的主题构建差异还是很大的。研究意义在于,因为作者石黑一雄将人比喻成克隆人,所以可以体现环境对人的身份认知的巨大影响。
2. 分析拉康镜象理论和两位主人公人生轨迹的吻合度
拉康对于“儿童”到成人的发展过程,用“三个阶段”的历程来阐述。他首先提出人的三种生存状态:需要、需求和欲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心理的三种境界: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
在凯西和汤米人生的三个阶段中(黑尔舍姆的童年时期、村舍的青少年时期、及后村舍成年时期),心理发展过程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所阐释的人类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及后镜像阶段)形成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