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佐证《夜归人》的误收问题_开题报告
文档分类: 免费论文 编辑:英语论文网 上传时间:2019-05-01

Analysis and Proof about the Wrong Collection of The Hand on the Latch From the Point of Criminal Psychology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爱伦•坡,美国作家、诗人、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爱伦•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 

他的恐怖小说带有浪漫主义的特色。纵观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创作,其故事主题大都“揭示了人类意识及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这一点显然迥异于同时代的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以恐怖小说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深入刻画与呈现了非现实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试图“以非现实、非理性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因顿”。他借助想象奇特、恐怖怪异的故事情节,通过夸张、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段表现人性的危机,激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同时,震撼心灵,发人深省。

爱伦•坡的小说故事总是围绕着“死亡”为创作中心,他的短篇小说中以《黑猫》、《丽姬娅》、《跳蛙》、《欺骗是一门精密的科学》等最为世人熟识,其中许多爱与死亡所交织的故事中,他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独特的“乖僻”的犯罪心理,用《黑猫》中的译文表示就是“哲学上并不重视这种邪念,不过我深信,它是人心的一种原始冲动,是与人类须臾不离的一种基本心力,或者不妨说情绪。正是它,直接决定了人类的性格。谁敢说在明知干不得的情况下,自己干的坏事蠢事没有一箩筐?难道我们不是常常明知那么干犯法,还是全然不顾,飞蛾扑火一样管不住自己?”

用一句话而言就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人格思想。

《夜归人》相较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是篇幅更短的一部悬疑作品,但篇幅的短并没有限制它作品的出色,或者说,通过对场景细节的细致描述和对背景和人物思想的大胆留白给了读者更大的空间去讨论小说故事的背景可能性,人物行为的思维驱使因素,因此对他作品的解读往往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的人或有不用的见解,或许再过百年又有不同的人性解读考量。

《夜归人》中出场的角色只有三人,银行职员的丈夫,投夜住宿的伤兵和失手杀死丈夫的妻子。对于丈夫的古怪行径的猜测,如今已大致归于一类,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也变成了很多人对小说所传达思想的主要思考出发点,即“恶有恶报”等。但我认为文章真正出彩的角色,以及值得人深思的人格特征来自于主妇一角,尤其是她令人深思的那句最后发言“从没见过”。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仔细阅读文本,从语言和举止分析小说人物的背景和性格

2)与爱伦•坡个人的其他作品作对比

3)从犯罪心理学和其他犯罪作品,多方面探讨爱伦•坡所描绘的乖僻心理与《夜归人》中回避心理的不同点

重点研究内容:

1. 仔细阅读文本,从语言和举止分析小说人物的背景和性格

1)丈夫的描述。“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丈夫作为这个故事里面的第三人称,他的印象和语言存在于妻子的述说里,作者对他的描述就仿佛蒙上了一层纱,直到枪响,揭开死者的面罩,我们(读者)才真正看到他。在丈夫身上的矛盾点就是在于他的藏钱与盗钱的矛盾。

2)投夜住宿的伤兵。“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伤兵在小说中扮演着细节补充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故事内在旁观者,没有他的存在,故事的发展元素就不完整,也最终不会让主妇得出“从未见过”这个思想转变。

3)失手杀死丈夫的主妇。“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农妇的人物性格是最饱满的,她的思想变化也是最丰富的,从爱丈夫—担忧丈夫——害怕伤兵——向伤兵求助——害怕撬门者——杀死撬门者——发现死者是自己的丈夫,这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值得我们深究。

2. 与爱伦•坡个人的其他作品作对比

1)从他的流传度高的作品来看,例如:《威廉•威尔逊》、《泄密的心》以及《黑猫》,时间跨度从1839至1843年,他的短片作品中大多展现出了恐怖、科幻和悬疑的因素,同时也表现出了很多对死亡和人性的探讨,尤其是《泄密的心》,精彩地刻画了一个杀人犯内心理智和疯狂的交织,与《黑猫》中展现出来的犯罪心理亦有共通之处。

2)从他的创作盛期来看,爱伦•坡一生时乖运窘,历尽了世态炎凉,受尽了人生的苦难,促使他对人性的善恶不断地思索,在他的其他短篇小说中也表现了他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精神本质的兴趣。爱伦•坡强调对人的内心活动,包括对人的下意识的开掘,并且以死为结局的小说特色也体现出他认为在最终的本能冲动与道德约束的斗争中,本能冲动占了上风,成为人格中的主宰力量,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表现人性现状的悲观失望以及他的悲观主义的世界观。

3. 从犯罪心理学和其他犯罪作品,多方面探讨爱伦•坡所描绘的乖僻心理与《夜归人》中回避心理的不同点

1)犯罪心理学。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爱伦•坡的小说对于犯罪时的心理大多是以混沌状态带过的,而专注于犯罪后的心理变化,例如《黑猫》中的主人公向警察暗示藏尸的墙壁,《泄密的心》中主人公与警察对峙时的情绪崩溃过程。

2)冲动犯罪心理。冲动犯罪心理之所以与犯罪心理不同,在于犯罪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相信人的行径是由具体的社会环境和人生经历所决定的,而冲动犯罪心理则指出冲动犯罪的产生与环境诱因刺激的道德与否、正义与否无关,强调环境的高刺激性和行为模式的瞬时性,符合《夜归人》中主妇受到死者是其丈夫而震惊的刺激环境。

3)“鸵鸟心理”。“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

4)绝望现实下的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绝望的现实产生的诱因,也是丑恶人性的重要体现。利己主义,不一定是实物的获取,也可以是精神上人格上的满足,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以精妙的人物对话描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与犯罪后的回避心理不同,更偏向于罪后的自尊维护,但同样也是逃避心理的一种。用张爱玲的话说,“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巧妙地概述了犯罪后回避心理的特点。


上一篇: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进口药品商品名的汉译_开题报告
下一篇: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柳林风声》为例_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TAG: 犯罪心理学 夜归人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