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1、历史背景
教师话语是国外语言学家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在课堂研究领域一直比较关注的研究课题。教师反馈话语是教师话语的重要方面,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工具,同时还是关系到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者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课程实施方面,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的习得机会极少,学习者的英语习得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话语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主要输入语言和教学媒介,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阶段教师反馈话语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基于此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2、现状和发展方向
2.1国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
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话语。较有影响的有Flanders(1970)的教师行为分析法;以Sinclair(1975)等为首的英国伯明翰学派的话语交互分析法。
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和更新对教师话语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一(input hypothesis)的理论。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 (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学习的大脑机制活动主要受控于学习者接受到的可理解输入的体验的驱使, 即表达的信息处在一个合适的语言水平和有助于语言理解的语境下。他尤其主张外语学习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比原来语言水平略高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Krashen将学生目前的水平解释为i , 在此基础上输入略高于目前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为 i+1。
此外国外学者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Long,1983a:Long&Sato,1983:Allwright,1984:Swain,1985等)。这些研究在二语习得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以语言学的角度,对教师话语作了初步的归纳与分类,揭示了教师话语作为语言输入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所具有的种种形式特征,即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往往会根据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语速、停顿、语调、重音以及在词汇、句法和语篇方面进行调整。这些研究大都从语言学的角度表明,教师语言是一种简短、简化、规范,并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和调整的语言。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涌现了大量描述和理解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者主要依靠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的工具与技巧"(Nunan,1991),更直接地展示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地分析了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的重要性(Allwri出t,1984;Ellis,,1990;Long,1983;Swain,1985)。因此,课堂教师话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那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环境和机会,使他们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习得。
90年代以后,一些国外学者更加深入地探寻二语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对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话语、教师行为作了更为细致的研究(Peterson,1993;Faber,1995;Eldridge,1997;Jones,1997;Horn,2000)。不少研究者开始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向中介者角色的转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正逐渐从以往规约性的说教变为描述性的分析,其作用也从总体性的观摩评判转变为从多角度提高教育者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敏感意识。
2.2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
潘存斌(2009)认为,优秀英语教师十分重视反馈话语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能合理地综合使用各种反馈策略;重视对学生回答内容意义的关注,尽量进行了基于信息传递与观点交流的意义协商、主题反馈;优秀英语教师的反馈话语具鲜明的支持性。
胡世玲(2015)认为,教师急需开展行动研究反思自身反馈话语。二语习得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平衡教师话语时间和学生话语时间。教师应改进反馈方式,灵活使用多种反馈方式。课堂互动要有意义。
曾珍(2013)认为,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练习机会,并在互动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在提供足量反馈的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其质量。教师需善用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类型的反馈。教师要善于协调它们和反馈语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胡青球(2007)认为,课堂话语时间并非全由教师支配 ,同时也有学生参与会话的时间;教师提问中参考性提问普遍多于展示性提问;大部分会话结构较为复杂 ,但是 IRF 结构仍占一定比例;教师的话语性反馈比例略高于评价性反馈。
林正军(2011)研究发现,中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特征包括:不同类型的课堂反馈语分布存在差别, 使用频次最多的两种单一型反馈语是重复和积极反馈, 频次出现最高的混合型反馈语是积极反馈加重复;师生间的话轮互动多以教师的反馈语终结, 分离的IRF 模式中的反馈语占主导, 连续的IRF 模式出现频率较低;由于受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影响, 不同教师间课堂反馈语的使用存在差异。
3、意义
在课堂环境下,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作用通过教师课堂行为来体现,教师课堂行为可以包括教师课堂动作与语言,而教师的课堂反馈则是教师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反馈是否得当,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学习。教师课堂反馈得当可以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的交流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课堂的互动、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另外,教师的课堂反馈对学生的二语习得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课堂反馈能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加外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通过对教师课堂反馈语的课堂研究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使用反馈语,提高反馈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质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从而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避免不良课堂反馈语给学生外语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及拟解决的问题
1. 基本内容
本文所重点讨论的是教师话语中的课堂反馈语部分。在教学中,反馈是指学习者得到的来自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的关于某一学习任务是否成功的评论或信息。 Sinclair&Brazil(1982)研究课堂会话结构后发现课堂对话的典型模式是一种IRF的三段式的交际模式。三段式IRF会话通常是老师引出话题(Initiation),然后学生回答(Response),再由老师给出反馈(Feedback)。例如:
T:Is this a map of China? Initiation
S:Yes,this is a map of China. Respond
T:Good.This is a map of China. Feedback
在IRF会话模式中,反馈话步(Feedback Move)不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评介或反应,它还起着引出下一个话步的作用。因此,反馈话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所讨论的教师课堂反馈话语是指发生在课堂上,师生交流中,教师对学生应答行为及其应答内容所做出的有关语言形式的、应答内容或所涉及的话题方面的言语行为回应(verbal feedback)。即:在教师用问句或祈使句启动(Initiation),学生进行回应(口头或其它方式)后,教师由此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所有后续性的话语都称之为反馈话语(Follow-up move)。
2. 拟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互动假说和伯明翰模式(I.R—F)等理论为基础,描述分析两位英语老教师,共6节中学英语观摩课课堂教学。以此来研究教师反馈语的特征和类型,探讨其对学生目标语输出的影响。试图回答以下研究问题:(一)观摩课中教师使用的反馈语有哪些类型?各类反馈语的分布特征如何?(二)教龄丰富的英语教师的反馈话语对学生话语输出分别有何策略特征?(三)教龄丰富的英语教师对反馈话语有何偏好,教师施行不同话语策略背后分别有何理念考虑?(四)反馈类型对即时目标语输出影响怎样?如何使用适当类型的反馈促进目标语输出?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 , 即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 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在事先没有通知透露录音目的的情况下,对两位英语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了录音。录音后 ,研究者将录音转写成书面文字,并对其中的课堂话语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