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文化习俗词的翻译接受度_开题报告
文档分类: 免费论文 编辑:英语论文网 上传时间:2018-09-18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20年来,两个明显的趋势出现在翻译领域。一是翻译理论进一步打上交际理论的烙印;二是翻译从重视语言的转换变为重视文化的转换。综合这两种趋向,就是把翻译看成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诺德(Christiane Nord,1991)用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代替“翻译”这一术语;而丹尼尔·肖(R. Daniel Shaw, 1998)创造了“transculturation”(跨文化交际)这个词。翻译已不再仅仅看做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郭建中,1998:12)。其实,翻译从诞生开始便肩负着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使命。同时,由于翻译是一种双向的文化交流过程,它必然受到原语言和译语文化的影响。翻译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d译者既要传达出中国传统政治、经济、艺术、美食等方面的文化精髓;也要考虑目的读者的阅读习惯。鉴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有时候译本很难做到两者兼顾。因而在对文化习俗词的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的变形、缺失等现象。例如《红楼梦》,作为我国的一部鸿篇巨制,对其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蔚然成风。不断有人尝试翻译,同时也不断有专家指出翻译作品中的不足,特别是对文化习俗词的翻译。尽管各个译者都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尝试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但至今没有一个人能非常完美的成功翻译这部伟大的作品。到目前为止,对红楼梦翻译比较突出的英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霍克斯翻译的《石头记》英译本,另一种是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这两个译本各具特色,在翻译策略,语言选择,文化从属等方面有众多差异,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传达出《红楼梦》独特的艺术魅力。霍克斯以本国文化作为翻译接受的重要参照,将其母语(英语)作为翻译的译入语,以英文的语言习惯、生活习俗,作为翻译的主导文化背景。正是他的这种立场,使得他的译本出现了明显的译入语文化倾向,文化信息的变形和缺失也多处可见,虽然他的译本可很好地被目的读者理解接受,但对我国文化信息的传达却微乎其微。而杨宪益夫妇是站在汉文化的立场,从源语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和翻译原作的。虽然视传播中国文化为重中之重,但从译本中随处可见的“传译源语中的异质成分”痕迹和极少的批准?,我们可以知道目的语读者并不能很准确的理解这些文化习俗词所表达的意思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翻译策略,不同的文化立场使得这两个版本各具特色,各有不足。而不仅在对《红楼梦》中翻译中出现这种现象,我国的很多经典著作的翻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文化信息的变形和缺失,同时让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为国外读者理解接受这个任务格外重要。本文将以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分析译本中文化习俗词的翻译,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探讨译本中习俗词的翻译接受度,总结实现文化接受的好的翻译策略。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1.“可接受度”的概念及其翻译研究应用情况

谭载喜 主译的翻译研究词典上是这样描述接受的:可接受性是图里(Toury,1980, 1995) 采用的术语用来指可以从翻译作品中观察到的两种倾向之一。按照图里的文学翻译观,翻译是没有任何唯一“正确”的方法。图里提出对单个译者在其作品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或特定文学在特定时期流行译法所遵循的翻译规范进行描述。在图里的模式中 . 翻译被视为“两种规范之间的一种相遇, 甚至是一种对抗”( 1980: 55) . 其中一种是来自源文本或源语的规范,另一种则是来自目标文本的规范.任何一篇译文都在充分性(Adequacy 2)与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这两极之间占有一个位置。前者指 (在语言和文本上) 遵循源系统(System). 后者则遵循目标系统。在这两极之中,特定译文倾向于选择哪一极取决于初始规范 [Initia1 Norm] 的价值,但几乎所有目标文本 ( 译文) 都是在两极之间进行妥协的结果。如此一来,倾向于可接受[性]的译文,会被认为是符合用目标语撰写,“读起来像原创”要求,而不是符合“读起来像原文”要求的译文 ( 1980: 75). 因而译文也就会更有“自然感”。 

翻译可接受性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了纯粹理论的探讨,例如:王亚军提出翻译的可接受性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目标语言、目标文化为基准,注重目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而不同的译者在阅读和翻译原著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接受度,因而有不同的取舍。(2015:124-128);也涉及到了文学文本之外的旅游翻译和影视翻译,例如:杨红英和黄文英对汉英旅游翻译的可接受性进行研究,发现和总结了汉英旅游翻译中阻碍游客正常理解所接受信息的原因, 并结合翻译可接受性理论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提高旅游翻译可接受性的注意事项。(2009:104-108)刘艳艳从翻译的可接受度的视角分析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强调可接受性的 重点在于目的读者的接受程度,与目的论有异曲同工之妙。(2014:82-83)许丹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下探讨影视翻译的可接受性,提出在影视翻译当中,译者优先考虑的是译文在目标语国家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在翻译规范的理论下,从多个方面提出翻译的可接受性(2016:71-72)而本文则从文学典籍的文化习俗词入手,以此分析典籍翻译过程中文化要素的可接受度及其翻译策略。)

2.“《红楼梦》翻译接受度”方面的现有研究情况。

(1)对比不同译本来评价翻译的接受度

从不同的译本的比较中来进行《红楼梦》翻译接受度的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策略,例如:万涛,赵丹 通过对比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及杨宪益的《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两个译本,分析译本中习俗语的不同翻译,探讨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和文化接受的翻译策略。(2011:197-198)范琼琼将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与杨宪益的译本进行对比,从书名、人名和称谓、人物描写、“笑道”和翻译风格等方面对两种译本进行赏析,根据翻译策略和方法探讨接受度。(2015:91-94)常璐,王治江把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与杨宪益的版本中贾宝玉的服饰翻译进行对比,提出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策略,各自不同程度地实现翻译接受度。(2016:112-115)

(2)从理论角度来评价翻译接受度

王小丽从语用学、修辞学、文化等方面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目前《红楼梦》翻译接受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楼梦》翻译实现接受的研究领域与途径。(2014:141-144)

朱春雨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汉语饮食名称词维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差异,将其饮食名称词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分析探究,以此拓宽实现维吾尔语翻译接受的思路。(2015:97-100)

林俐,盛君凯分析了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是所用的翻译策略,提出他从读者接受、美学角度、意识形态出发,创造性、艺术性地重构了《红楼梦》。(2016:65-77)

从译本对比来分析翻译的接受度固然可以很鲜明地支出译本的各自优缺点,对比出一些好的实现文化接受的翻译策略。但每个译本都自己的翻译特色,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实现翻译接受。要把每个译本中优秀的翻译结合到一起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策略,对应的策略也有不足之处。而从理论出发来谈翻译接受度不免有些呆板。因为不同的作品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为了实现翻译接受会出现有悖于理论的现象。而且不同风格的作品应该采用的策略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论是对比分析还是从理论分析都不能很好地归纳出实现翻译接受的好的方法。本文将可接受度的研究落实到具体词汇意义在中英文化背景下的比读和直译、意译翻译策略归纳,相信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内容:红楼梦的文化习俗词汇(主要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辞海、红楼梦大辞典中的分类)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语文学”的意义考证和文本比读方法

语文学:

又称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古代从书面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考证、确定和解释古代文献。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语音、词汇、语法都在不断变化着。人们渐渐地对传抄下来的古书读不懂了,这时需要有人对古籍文献作注释、考证,对传抄中的错误需要进行校勘,这样就形成了语文学。语文学家在注释古籍的过程中,研究语言问题,阐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变化,编写了不少语法、词典之类的著作。如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波尼尼的《梵语语法》就是解释印度最古的宗教经典《吠陀》的语言的,对梵语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中国汉朝的许慎写了《说文解字》,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尽管语言不是语文学唯一的研究对象,但语文学却是人类最早涉及语言现象的一种研究活动,它孕育了语言学,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称为小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分别以字形、字义、字音为研究对象。 

文本比读法:

十九世纪的古典学家维拉莫威兹(Ulrich von Wilamovitz Moellendorff , 1848--1931)认为,独立的语言学学科并不存在,所有与古代世界相关的研究其实是“一个整体”。(维拉莫威兹,2008:3(导言))具体到文本研究,西方古典学主张融合性的学术视野,混合不同的领域来进行文本阐释。他们认为,“历史研究必须要结合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来进行。语言学研究不仅应该应用到文学材料上,也应该应用到文献的每一个层面上……艺术与文学也必定会在更深的层面里进行;这类研究不仅是研究它们的自身,也还要研究它们所蕴涵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本文的研究难点在于对红楼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与西方文化对比不全面,再加上本文作者自身水平有限,因此可能会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着片面性。因此,本文作者会尽量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习俗为例子,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对比后的翻译接受度。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对文化翻译接受度有进一步的了解,提出能实现文化接受的可行的翻译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将可接受度的研究落实到具体词汇意义在中英文化背景下的比读及其直译、意译的翻译策略归纳。


上一篇:《宋飞正传》中幽默语言特征的研究_开题报告
下一篇:从《嘉莉妹妹》谈美国梦_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 TAG: 红楼梦 习俗词 红楼梦文化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