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嘉莉妹妹》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了多个层次和多种方面。其中对《嘉莉妹妹》中体现的“美国梦”在国内外的学者看来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也有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研究的成果认为作品主要人物的追梦过程既有实现的部分,但普遍认为幻灭的部分居多。
国内外对研究《嘉莉妹妹》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停息的热情,作品问世前期,英美等国首先着手研究,而后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发展开来。从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来看,主要是从以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消费主义、女性主义和道德观几个角度联系美国梦进行探讨,也有学者从其美国梦最终的幻灭与实现和其他的新视角进行探究。
1.现实主义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当时的美国文坛的“高雅传统”,描写生活美好的一面的理想主义,德莱塞用敏锐的视角,以主人公嘉莉为中心,用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她从农村姑娘到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的历程,对生活本质进行高度还原,体现了当时社会实现“美国梦”的坎坷。《捍卫者》中指出,“《嘉莉妹妹》真实、敏锐、毫无偏见,主人公寻梦的过程是美国历史上有史料价值的‘文件’”。
2.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比现实主义更多强调自然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学者们大部分从自然主义中机械论及决定论角度分析《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实现与幻灭。
机械论认为人无法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全凭自己的直觉选择自己的生活。《嘉莉妹妹》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命运正是在这种直觉,不知名的机械力的推动下发展的。另外,机械论认为命运的成败就是由未知的机遇和巧合决定的。嘉莉与两位男人公相遇,到她最后的成功以及郝斯特伍德的陨落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在作用。决定论则认为小说主人公嘉莉受到梦想与物欲的本能驱动,以及城市里享乐主义的外在诱惑双重影响下走向堕落。嘉莉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由人内在本能、外部社会环境决定她的命运。无论是机械论还是决定论,都是强调外部因素的作用,人并不能主宰自己去实现理想中的“美国梦”。
另外,斯图尔特·舍曼在《西奥多·德莱塞先生的自然主义》一文中提出指责,“有意忽略小说家的崇高职责——理解和表现人物的发展”。在批评德莱塞的同时,舍曼连整个自然主义文学也一起否定了。在他看来,“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人的行为,而自然主义小说则表现动物行为”。
3.“美国梦”的幻灭
学者黄开红表示,美国梦信奉一个信条,即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豪,从社会底层到上流阶级”。但美国宪法倡导的“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在社会种种因素制约下,在社会转型阶段却不可能实现。正如嘉莉在“美国梦”的追逐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以违背道德为代价,这种变了味的“美国梦”是不能作为人类最高价值的梦想的追求。
4.道德与价值观
《嘉莉妹妹》之所以成为一部至今让人争论不休的杰作,主要是因为作品涉及的道德以及价值观问题。有些学者认为,从传统道德来看,嘉莉妹妹在现实面前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在追求“美国梦”的路上沦为别人的情妇,是一种彻底的堕落。而在她名利双收之时却拒绝对曾经帮助过她的落魄的赫斯伍德,是一种彻底的无情。而有些学者则认为嘉莉是个有道德的人,因为她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时经常陷入自我与良心的矛盾中。拉斯科则为《嘉莉妹妹》中的非道德辩护,认为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对自由思想的倡导。
5.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是《嘉莉妹妹》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角度。女性主义认为,嘉莉妹妹的追梦历程也就是依附到独立,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可以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代表。但是,也有人从女性角度出发,批评嘉莉这个人物形象堕落、自私、冷酷无情。
6.消费主义。
在这部小说中,德莱塞描写豪华的大厦、巨大的玻璃墙、眼花缭乱的广告牌、漂亮的服饰。学者刘芳认为通过德莱塞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复杂而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看出嘉莉妹妹美国梦幻灭的重要原因是消费主义。 同时,学者蒋道超提出在作品中女性也被看成了消费品,她们无法拥有自己的身份和作用,因此无法消费主义中实现美国梦。美女与其他商品一样,不仅满足人的欲望,也是人地位权利的象征。
7.其他角度
除了以上角度切入对《嘉莉妹妹》进行研究外,还有一些学者试着从生态伦理角度对作品进行解剖。如朱振武的《生态伦理危机下的城市移民——嘉莉妹妹》,关注的是城市化进程中精神生态和女性伦理。 还有学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评价这部小说,如庞燕宁利用了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小说中男主人公进行了批评性的分析。另外,对《嘉莉妹妹》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章也逐渐增多。如《女性失败的自我救赎——比较〈嘉莉妹妹〉中的嘉莉和〈蜗居〉中的郭海藻》这一篇文章结合当今中国背景,对两个艺术创造的“美国梦”和“中国梦”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不难看出,在人们探讨此课题的过程中,主要的争论焦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嘉莉追寻美国梦过程和途径是超越道德底线还是体现新一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嘉莉妹妹》是自然主义写实呈现的美国梦,还是主要通过现实主义的描写;嘉莉的美国梦是实现了还是幻灭了。
国内外关于小说《嘉莉妹妹》的研究,涉及的角度多种多样,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多层次。而这些从各个角度切入的研究,使得小说更展魅力。虽然对于作品“美国梦”的理解有异同,但都有其合理之处。为了能更深入了解此课题,学者们可以从更多角度和研究方法去挖掘其中的思想,体现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在回顾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作品《嘉莉妹妹》中谈美国梦。首先介绍美国梦的主要含义和小说所描写的十九世纪时期美国梦的特点;然后着重分析小说主要人物与“美国梦”的联系;最后联系小说体现的“美国梦”的特点,联系“中国梦”,提出启示。本文希望以此来引发对当下的思考和对于实现梦想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论文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别通过美国梦的含义和发展进程来介绍当时的写作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嘉莉妹妹》的主要人物嘉莉和郝斯沃德的追求“美国梦”的过程和评价;第三部分通过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美国梦”对于当下实现“中国梦”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和积极的因素。最后总结,通过分析,让读者便于理解《嘉莉妹妹》所展现的“美国梦”,引发对当下的思考和对于实现梦想有更深入的启发。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文献研究法:以自己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网络和图书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解决问题的背景知识与相关理论。
定性分析法: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达到认识本质、揭示主题的作用。
四、主要参考文献
Jack Salzman. The critical recognition of Sister Carrie 1900-1907[J].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1969.
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M].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82.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 [ 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黄开红.《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试论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外国文学研
究》,2006年第3期。
蒋道超. 传统道德的终结——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 外语研究.
2006(1).
蒋道超. 德莱塞研究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蒋道超.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J]. 深圳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4).
靳蓉. 从欺骗的主题看消费语境下地嘉莉妹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李静.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道德主题[J]. 电影文学.,2006(6).
裘柱常. 嘉莉妹妹 [M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王刚华. 嘉莉妹妹的欲望和驱动力 [ J]. 外国文学研究. 2002, ( 3): 89- 93.
文荟. 《嘉莉妹妹》的悲剧性——嘉莉与赫斯伍德比较研究[J]. 河北理工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07(11).
王克非,张韶宁. 嘉莉妹妹. 译林出版社,1999.
杨琳. 从《嘉莉妹妹》看环境变化对人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 (05).
亚当斯.中国梦与美国梦. 香港:天大研究院, 2013.
张美琳,吴格非.《嘉莉妹妹》的伦理学解读.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2).
张丽.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嘉莉妹妹》 [J]. 作家, 201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