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中的文化身份认同分析_英语论文
文档价格: | 1000金币立即充值 | 包含内容: | 完整论文 | 文章下载流程 | |||||
文章字数: | 6926 字 (由Word统计) | 文章格式: | Doc.docx (Word) | 本站文章可以通过查重吗? |
摘要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探讨《所罗门之歌》中不同人物所面临的文化身份危机,具体表现为麦肯·戴德二世的种族模拟,奶娃对于文化身份的无意识,派拉特对本土文化的固守,以及吉他对白种人的报复等。这些人物都试图建立新的文化身份,但最终只有奶娃成功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非裔美国人要想摆脱文化身份危机,建立稳定的文化身份,必须从过去的苦难中汲取力量,将本族裔文化与主流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后殖民主义,文化身份,非裔美国人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1
1.1 Toni Morrison and Song of Solomon 1
1.2 The Postcolonial Theory 2
2. Ambiguity of African American Identity 4
2.1 Macon Dead Ⅱ’s Racial Mimicry 4
2.2 Milkman’s Detachment 6
2.3 Pilate’s Refusal to American Culture and Guitar’s Revenge on the White 8
3. Negotiation between Cultures 10
3.1 In Search of Family Name 10
3.2 Cultural Integration 12
4. Conclusion 13
Works cite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