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看中国文化的传播模式_开题报告
文档分类: 免费论文 编辑:英语论文网 上传时间:2019-07-09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1.背景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可以包括历史上一切的人类活动和创造,也可以包括人类的内在心理活动。狭义的文化可视为人类的创造产物和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心理过程。人类的创造物是多种多样的,用的用来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有的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电影、小说、电视、漫画等形式的产物是用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文化创造。他们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代表着文化,反映着文化发展的进程。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因此创造出不同的文化产物。这些文化产物成为这些国家文化的组件,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事实。电影,作为二十世纪初才出现的文化产物,一种大众娱乐形式,需要以大众的口味来调节其生产,而大众的口味又有其深层的文化心理因素,因此电影在文化反映方面极具代表性。 

美国以迪士尼为主的动画片也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日趋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着美国强大的文化输出,中国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脸炙人口的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美国迪斯尼公司搬上了荧幕,制作成了大型动画片《木兰》,在全球赢得了票房佳绩。这部影片虽然取材于古老的东方故事,却被赋予了浓厚的美国文化的色彩。通过分析迪斯尼《木兰》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的偏差,旨在激发人们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提高人们对中美文化差异的认识与了解,从而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够有效地进行。同样的,在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同时,中国文化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广为流传。美国以动画的形式传播了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了出去。 

产生中美两国的花木兰形象差异的原因其实就是东西方文化的隔膜,也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误解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在对花木兰故事的改编中,美国人拿去的只是中国花木兰的名字,并没有得到中国女英雄花木兰的精神和文化传统。因为中美文化差异的存在,才产生了中美花木兰形象上的差异。高莉(2006)的“试析<木兰辞>与美国电影《花木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提出电影《花木兰》虽是以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事迹为原型的, 但是它内含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成分却被大大淡化了, 融入了大量的美国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因此, 虽然这部影片在全球放映效果甚佳, 然而在它的源出地中国, 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 因为中国人们在这部作品中找不到他们熟悉的花木兰, 没有激起文化的认同感。马华(2009)他的“《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通过对两部影片创作中“中国风”的“变”与“不变”的比较,来探讨和反思中国动画创作的现状与未来;陈思宇(2010)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女英雄——<木兰辞>与好莱坞卡通片<木兰>的对比研究》中对比了两个作品情节,人物,主题的异同,认为与原诗相比,在全球化的今天,《花木兰》无疑为跨文化传播策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深刻认识中西文学的不同特点乃至中西民族的不同特性,从新的角度里了解自我和探索他者,都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黄曦(2011)在其“中美两部《花木兰》电影对比研究” 中通过对比两者的异同指出: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为例, 对木兰这一传统的中国人物, 迪斯尼在保持原有故事情节的前提下, 对其性格及部分情节进行了本土化, 使木兰最终成为西方价值观也认可的追寻自我的、符合西方审美观的中国女孩。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文化交流与融合在世界舞台上成为必然,在西方进行文化转换的同时, 中国文化也要积极谋求在全球发展中的领先地位。如果完全放任自己的东西被其他文化本土化, 那么难免引来文化误读、文化侵略或文化冲突。但如果本国也积极地去探索解读本国文化主题, 那么不同版本的对比就会造就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而在这一过程中, 弱势本土文化一定要避免自觉不自觉的媚外和异化, 尽可能地体现出自己的文化特点。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主要在《木兰辞》和电影《花木兰》中的体现为三个角度, 即传统与自由, 集体主义取向与个人主义取向, “男尊女卑”等级思想与女权主义。唐小琴 2010年发表的“从《木兰辞》与电影《花木兰》的差异看中美文化差异”从分析木兰从军动机中的差异反映出中国的家庭本位与美国个人本位的差异思。 

从文本叙事描写的对比中揭示中国的孝为人生之首与美国强调个人奋斗的差异;沈彦斌2010年发表的“《木兰辞》与美国动画电影《木兰》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认为孝顺在中国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父亲的年老力衰, 为了尽孝道, 木兰选择代父出征,而美国迪斯尼动画《花木兰 》, 通过幻想和假定, 描绘了一个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有着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花木兰, 与其说是为了尽孝道而违反圣旨, 还不如说是一个迷茫的个体要在身份的错置中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去了参军。赵怡2011年发表的“ 从《木兰辞》与迪斯尼动画《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中叙述了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对女性意识有着严厉的压迫,中国传统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和西方人权自由恋爱在影片中的体现。纵观迪斯尼动画《花木兰》,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对男尊女卑这种封建秩序的颠覆,莫过于木兰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这是真正的属于她自己的爱情,而并非属于她“父母”的爱情,这是西方女权主义的体现也体现了西方的平等观念. 

2.意义 

所以本文以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为语料,分析比较中西两国在该部电影中的文化碰撞,通过对电影的研究,探索美国传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重点是中国是否能借鉴美国,通过此方法来传播中国文化,向他国渗透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多种多样,而动画无疑使一种令人轻松愉悦的媒介,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呈现在世人眼中,将中国文化引入世界。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本文旨在从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如何有效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首先了解文化传播方面定义、解释机制、理论依据并批判各研究的优劣,其次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人物塑造、人物价值观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该影片所折射出的中美文化的差异。最后,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文化传播的模式和有效途径,并得出结论。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索引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有关西方电影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2.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电影花木兰的人物性格、外形设计和价值观体现分析美国如何通过动画来传播美国文化。 

3.比较研究法: 通过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分析电影花木兰中对文化的传播方式并比较分析中西不同的文化传播,从中探究出适合中国的文化传播模式。 

技术路线: 

1.预备阶段:通过筛选,找出研究的话题,并确定探究方向,最后确定论文题目。 

2.查阅资料阶段:通过研究课题来查找相关资料,对《花木兰》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并查找过去和现在对于中国文化传播和美国文化传播方式研究论文进行阅读和探究。 

3.对本课题的总反思阶段:总结资料中对该课题不同的研究思想并进行分类,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解决,最后记录下自己对该课题的看法和见解。 


上一篇:教师话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性研究_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 TAG: 花木兰 迪斯尼 动画电影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