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言语幽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国情景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幽默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至今,历经多个世纪,中西方对幽默的理解也都在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人们已经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等领域对幽默做出了研究。在西方,关于幽默有著名的乖讹消解理论,释放理论,和优越理论,在国内也有关于幽默的修辞学研究与语用研究。而随着语用学的日趋成熟,这门学科为言语幽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语用学视角下对幽默的研究多从预示、指示语、合作原则、语篇等角度出发,而较少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幽默的产生机制。因此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为语料,从明示推理过程、最大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原则、关联的推理三个方面分析言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论证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释力,从而增强人们对幽默言语的理解力。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西方的幽默研究
西方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幽默的学者比较多,并且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大幽默理论即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 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它们构成了国外幽默研究的基本理论态势,当代有很多关于幽默的研究方法,其出发点都跟这三大理论有密切联系。
(一)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西方幽默研究中经常用不和谐论来解释幽默,是对幽默和笑的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派理论。乖讹论的基本观点是如果某一事物、思想或者社会现象和常规不同,出乎意料或不合逻辑,那么它就是不和谐的,乖讹论认为乖讹是一切幽默引人发笑的基础。
(二)释放论(Relief/Release Theory)
释放论具有明确的生理学或心理学含义,此理论认为笑是对社会约束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种释放。释放论的基本观点在于人们通过幽默和笑来释放自己的感情,无论是从心理还是从生理,都是人们感情的一种释放。
(三)优越/蔑视论(Superiority/Disparagement Theory)
优越/蔑视论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修辞学理论,主要包括那些基于怨恨、敌视、嘲笑、攻击、蔑视和优越的幽默理论。优越论的主要观点是,笑者借嘲笑别人或事物的不幸,或通过蔑视别人或事物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综观以上三种理论,优越论能很好地解释讽刺、嘲弄之类的幽默,释放论分析俏皮话、粗俗的玩笑等幽默更为合理,乖讹论在解释双关等幽默时更加理想。三大幽默理论为分析幽默产生的心理机制提出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二、 国内的幽默研究
幽默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胡范畴老师的《幽默语言学》的出版对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出版研究幽默的书很多都没有脱离胡老师的研究思路。
对幽默言语研究开始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分别从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等角度进行研究,以下是对国内学者的幽默言语研究概况进行的总结。
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幽默的有吴土艮(1999)的《词汇要素与幽默言语》,从错乱称代、词语拆离、大词小用、标数概括等方法综述利用词汇要素来构成幽默言语,几乎都要靠词语的变异运用。王金铃(2002)的《论幽默语言的特征与技巧》,以俄语为语料论证了幽默的产生与违反合作原则的关系,幽默的形成依赖于语法、词汇、修辞等技巧的妙用。赵传敏和李靖(2001)的《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管窥》,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涉及音系、语法、词汇三个层次。
从心理认知的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的有南佐民(2000)的《会话幽默的语义作用过程解析》,认为会话幽默有几个共同的特征:从预设语义范畴向实际语义范畴的过渡,语境与语言使用者的关系,语境和言语信息的忽视和强化、弱化等。蒋勇(2003)的《从隐形空间复合论看幽默理解时的语义跃迁》,用隐性空间符合论来阐释话语理解时的语义跃迁,用话语输入信息和语境假设在符合空间中的交互作用来描述实时意义的动态创生过程和一些幽默话语理解时的语义跃迁过程。王文斌和林波(2003)的《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一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以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为视角探讨英语幽默解读不仅有赖于关联和推理,还同时有赖于概念整合和新显结构,认为RT和CB的结合互补对幽默有更好的解释力,对认知语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从语用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的有刘福长(1987)的《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幽默的产生》,从违反合作原则各准则后产生的幽默探讨英语幽默的产生。吕光旦(1988)的《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前提、指示语、言语行为几个方面分别对幽默进行分析,阐释幽默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张淑静(1998)的《幽默的语用分析》,从合作原则、语用前提及言语行为的角度探讨幽默形成的语用机制。陈春华(1999)的《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首先分析了会话幽默的语言现象,然后分析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幽默理解中的应用,然后举例对比阿塔多和拉斯金的非真诚交际模式对幽默的语用解释。李兰萍(2002)的《语用原则与英语幽默》,从前提、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刘乃实,熊学亮(2003)的《浅析言语幽默的维护面子功能》,认为幽默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应同面子联系起来研究,探讨人们在交际中如何运用言语幽默维护双方的面子。这些学者的研究多是以语用学理论观点为支撑,比如说合作原则、前提、会话含义、关联理论等来分析探讨幽默产生的语用机制。
传统的幽默研究把言语幽默看作修辞手法。我们有必要把幽默纳入修辞学的视野,对幽默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从修辞学方面研究幽默语言的有倪培森(1994)的《积极修辞在制造幽默中的作用》,分析小品用对顶格和谐音产生的幽默,认为语言的幽默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多半归功于作者对积极修辞的积极运用。在《幽默语言中的辞格运用》中,梁成功(1998)探讨了运用双关、反语、夸张、突降、轭式搭配等修辞格对幽默言语产生的重要作用。从文体学以及其他角度分析幽默的有朱希祥(2002)在《“夸张民族的性格” — —中西笑话的语言构成与文化内涵比较》中从文化和语言的角度审视言语幽默,并提出笑话具有多样性与多层的功能性和世俗性,集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将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心理、性格以及审美标准和价值体系反映与表现出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与步骤,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本文以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关联理论为框架,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以美国著名的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为语料,从明示推理过程、最大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原则、语境三个方面分析言语幽默是如何产生的,论证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释力。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入传播,美国的情景喜剧也深受中国观众喜爱,但是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却理解不了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而这也主要是由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在前人从各个学科各个理论对幽默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试图从认知语用学下的关联理论来解读幽默是怎么产生的,在增强关联理论对幽默的解读力的同时,帮助人们更易于理解喜剧中得言语幽默。
全文包括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分别是引言和结论,当中分为三章,现将各部分内容介绍如下。
引言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一个简单概括。主要介绍了本项研究的背景,所采用的理论以及中心内容。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外对言语幽默的研究。其中包括主要的幽默理论,即优越论”、“释放论”、“不和谐论”和“乖讹一消解论”,以及社会学和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幽默的研究情况。这一部分还介绍了国内对言语幽默的研究以及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幽默的研究。
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基本关联。关联理论是基于交际和认知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将意图“明示”给对方。听话者通过“推理”寻找关联,进行语境选择,最后达到对话语的正确理解。由于个体认知差异,说话者的话语往往对听话者并非具有最大关联。因此,在处理这类话语时,听话者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这种努力能够以额外效果的形式得到补偿。在幽默交际中,这样额外的效果就是幽默效果。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以《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为语料,从关联理论的三个角度去理解幽默的产生。 第一是从“明示—推理”模式分析,对话中的言语幽默总是在说话人提供一系列的有目的的语境假设而听话人通过付出额外的努力获得语境效果中产生的。第二是从最大关联原则与最佳关联原则的冲突的角度解释幽默,当说话人的话语遵循最佳关联原则,而听话人默认说话人的话语具有最大关联,前者的假设与后者的结论产生冲突时,听话人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去推断说话人的意图,从而获得额外的幽默效果。第三是幽默与语境,语境时一个钟心理构建体,是随着时间、情景而动态变化的。随着新信息的加入,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会发生改变,而当新信息比较委婉而不明确时,听话人必然要借助更大的语境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推论,从而产生语境效果,产生幽默。
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另外还将提出本文的不足以及对将来的研究的建议。
四、研究工作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完成文献检索,确定论文题目
2、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3、学生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4、提交论文初稿
5、完成论文修改,提交论文纸质文档一式三份